走下雁门关关楼,随处可见破败的古碑、残缺的汉瓦。关城的城基上已长起没膝的野草。日落前的晚霞给整个雁门关涂上一层凝重的色彩。抓一把脚下的泥土,里面渗透的是一代一代戍关将士无限的忠诚和勇气。“数年风土塞门行,说着江山意暂清。求取罢兵南北去,满楼苍翠足平生”。老于边事的范仲俺似乎也厌倦了战争,那些普普通通的戍关将士又何尝不厌倦战争呢?戍关的将士们已长眠于雁门关脚下,但其忠武的英魂就象雁门关前那两根孤傲的石旗杆一样,将永远矗立在雁门关上。“落日眠衰草,寒风咽断溪。烽烟今久静,凭吊尚凄凄。”吟着这些伤感的诗句,我们的眼前会走马灯似地走过李牧、李广、李左车、牵招、薛仁贵、李克用、杨家将等叱咤一时的人物。
雁门关,多少名将在这里写下了他们人生刚烈的传奇,这座雄关因而有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即使烽烟不再弥漫,夕阳残照关楼,血性依然在天地间张扬。
一部雁门关军事史,堪称半部华夏5000年重大国防军事篇;一条雁门关商埠路,承载着中原和塞外的和平发展史。“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古往今来,不仅仅在军事战争中是这样,在开放改革、商贸发展方面也是如此。
“商埠经济多门路,财源如水流代州。”雁门关下的古代州城有大小商号300多。被誉为商界“福星”。这些票号、商号的流通都是从雁门关走向外地。
眼中的雁门关已是一幅画,是一首诗;代县人民将要向海内外再现雁门关昨天延续了几千年文明的一幅画卷;咏诵历代文化积淀的一首千古不朽美妙诗篇。